1
港口冷库总量情况
01 全国港口冷库总量

据不完全统计,港口冷库总库容约327.35万吨。
其中海港占比55% 约为180万吨,为主要港口冷库集中地。
02 主要海港冷库容量









2
部分海港冷库供需情况分析
01 天津港冷库供需情况分析
· 2015 年天津港进出口冷藏箱为16.6 万TEU,2016 年天津港进出口冷藏箱为21.2 万 TEU,2017 年前三季度天津港进出口冷藏箱15.8 万TEU。预计2017 年天津港进出口冷藏箱达到21.1 万TEU。
· 天津港进出口冷藏箱20 英尺和40英尺箱型比例约为20% 和80%。按照20 英尺冷藏集装箱(1 个TEU)装载冻品15 吨、40 英尺冷藏集装箱(折算2 个TEU)装载冻品25 吨,对天津港的冷藏箱装载冷链商品进行整体折算,平均1 个冷藏TEU 装载冻品量为13 吨。2017年天津口岸冷链进出口商品为274.3 万吨左右。
· 按照天津口岸冷链商品有25% 在港口冷库存在仓储需求进行?#33268;?#35745;算,预计2017 年在天津口岸进行仓储的冷链货品为68.6 万吨。一般港口冷库年周转量约为冷库容量的6倍,预计2017年港口冷库规模需求为11.4 万吨。
· 而已?#24230;?#20351;用和即将?#24230;?#20351;用的冷库库容为11.5 万吨,供求关系基本匹配。天津港口在建的冷库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在2 年左右,预计在2019 年天津港口冷库仓储能力将再增加10 万吨,将达到20 万吨以?#31995;?#20919;库仓储能力。
天津口岸冷藏货品及冷库需求预测

(按照天津口岸冷藏集装箱进出口量以每年10% 的速度增长测算)
根据以上预测,预计到2023 年天津港冷链进出口商品的仓储需求才能达到20 万吨,在此之前将面临港口冷库总体供大于求的?#32622;妗?注:后面均参考天津港测算数据)
02大连港冷库容量情况

·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与发展,大连港冷藏集装箱2017年进出口量超过20万TEU(测算操作冷链货物超过260万吨),同比增幅12%。进口水果、冻肉等冷藏货物份额位居全国前列,冷藏水产等国际中转业务以每年60%的增速快步发展。
·进口冷链业务覆盖了东北四省区及华北大部分地区,菲律宾的香蕉,智利的车厘子,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肉类、海鲜都成为民众餐桌常见食品。
· 参考天津港进出口冷箱量与冷库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,2017年大连港进出口业务冷库需求在11万吨左右。如果不考虑保税暂存、转口?#32479;?#35268;配送业务支撑,仅从冷链食品进出口需求来看,目前大连港周边冷库足够支撑。
03 青岛港冷库容量情况

· 作为全国最大的冷冻箱?#26377;?#21475;岸,2016年青岛港完成冷冻箱操作64万TEU,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。
· 参考天津港进出口冷箱量与冷库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,2016年青岛港冷库需求在34.5万吨,但考虑到青岛港冷链食品国际中转业务较多,因此冷库需求还要再打折扣,预计目前青岛港的22.3万吨冷库基本能够满足冷链食品进出口需求,供需平衡。
04 上海港冷库供需情况

· 上海港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TEU,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港。这几年通过上海港进出口的冷链食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,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在上海港周转的冷藏集装箱超过40万TEU,由于上海港冷链食品国际中转业务较多,但结合目前现有的12.6万吨冷库库容,整体应该处于供求平衡状态。
· 未来3年之内要想满足食品贸易发展需要增?#26377;?#30340;库容。
3
肉制品、冰鲜水产品海港冷库情况
01 进口肉类各港口冷库容量占比

· 截止到2018年6月,进口肉类口?#21544;?#23646;局29个,所属分支局88个,口岸及查验场79个。冷链查验和储存一体化设施125家,总冷库库容952456吨,查验平台面积105959平方米。
· 肉类冷库分布港口中,海港占比63%,仍为主要进口来源港。由于冻肉类产品的特性,陆港公路占比26%,位居第二。空港最少,主要是冷冻产品不需要时效性。

· 从肉类进口来看山东、黑龙江、天津?#38469;?#21313;万吨以?#31995;?#32905;类进口直属局。
· 在海港方面山东局和天津局占比20%以上,为主要进口地区。海港方面天津港和青岛港为主要肉类进口口岸。
02 进口冰鲜水产品各港口冷库容量占比

· 直属局26个,所属分支局和口岸71个,进口冰鲜水产品配套备案存储冷库总量为67000吨。
· 水产品冷库主要集中在海港(40%)和空港(35%)。由于水产品具有鲜活的特性,所以时效性高于冻肉类产品,空港方面占比相对较高。

· 在指定进口水产品方面福建、深圳的指定仓库容量较大。港口类型中,海港中福建局占比66%,为水产类主要港口。
4
海港冷库企业现状

冷库在冷链食品进出口流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。
01 现状:大部分海港冷库企业模式传统,有待创新

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海港冷库企业业务模?#36739;?#23545;单一,且其中?#28304;?#20648;和查验服务为主。下?#38469;?#20197;上港冷链物流为例,其查验、存储业务和作业明细如下:

创新?#36739;潁?/strong>
1、非保税加工:将加工厂前置到港区,实现查验存储加工一体化,减少物流?#26041;凇?/p>
2、腹地功能?#30001;歟合?#22823;连毅都在沈阳、郑州、广州建设冷鲜港,极大?#30001;?#20135;品贸易渠道和冷链服务能力。
3、供应链金融:可依托供应链金融开展贴现、代理采购等其他服务。
02 分类动态监管只在部分港口实施,对保税冷链仓储企业影响大

· 当前像上海、天津等港口已实现货物动态分类监管,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不仅“同仓”,还能“共管”,?#34892;?#33410;约运营成本,提升运转效能。
· 但是像大连港等?#34892;?#28207;口,分类监管试点尚未开展,导致?#30475;?#30340;保税冷库企业只能接收保税业务,而无法开展非保业务,极大影响企业营收,也对客户企业造成不便?#32479;?#26412;增加。
03 自贸区助力冷链保税和转口业务,但政策力度还要加大

· 以大连港为例,大连港冷链物流成本只有韩国釜山港的1/3,作业效率高于釜山港 1倍以上。但每年通过大窑湾港国际中转水产品货物仅5万吨,而韩国釜山港每年水产品货物转口量可达80万吨以上。
· 大连港是国内第一个?#19978;?#22269;际中转冷藏货物出具原产地证和卫生证的港口。
· 目前已开放东南亚像泰国,?#32422;芭分?#31561;中转业务,接下来希望能依靠自贸区便利的海关监管和宽松的口岸环?#24120;?#24320;展更多保税仓储和转口贸易业务。
· 目前国家已开放3批(1+3+7)共11个自贸区。
第一批:上海
第二批:天津、福建、广东
第三批:重庆、辽宁、陕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浙江
04 关检合一、审单放行等进一?#25945;?#21319;通关效率,对冷库查验业务有冲击

据调研统计,目前各大海港冷链食品有70%直接审单放行,30%全部查验。相较于以往查验比例有所降低,冷库查验企业业务有所减少。原来具备查验?#25163;?#30340;企业数量也有所减少。
审单放行:强化事中事后监管,及时完成效果评估,并实施动态管理,?#32422;?#39564;检疫不合格或有证据表明风险等级提高的货物,事后稽查发现问题的、?#32422;?#26816;验检疫信用C级及以下的企业,经风险评估后逐?#25945;?#39640;抽批比例,直至100%。
*本报告由中物联冷链委研究?#20197;?#21019;,转载请申请授权。
